为千里赣江注入新活力!赣江尾闾工程主支枢纽泄水闸全线封顶

日期:2025-11-10 来源:赣江尾闾 作者:陈伟伦 摄影:陈伟伦 字号:[ ]

赣水汤汤,镌刻攻坚足迹;闸墩巍巍,铸就责任担当。11月5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精准入仓、振捣密实,赣江尾闾主支枢纽二期工程泄水闸最后一座闸墩顺利封顶。历经两个多月昼夜鏖战,该工程泄水闸闸墩实现全线封顶,施工现场掌声与机械轰鸣交织,奏响胜利乐章。这一里程碑式成果,不仅标志着总包部圆满攻克年度核心目标,更为工程2026年底全面竣工筑牢根基。

回溯至8月18日首个闸墩封顶的关键节点,水电八局赣江尾闾建设者秉持“敬业,专业,人品,精品”的奋进姿态,在百余日夜中与时间赛跑、同困难博弈,用钢铁意志与精湛技艺,顺利完成这一关键工程节点。

三维发力破局 硬核保障施工推进

在闸墩施工的关键阶段,面对多仓面同步作业、工期紧张等多重挑战,总包部以“硬核配置、超前谋划、精细管控”三维发力,精准破解施工难题。

硬件保障上,针对性调配6台固定式塔机、2台移动式布料机,结合现场施工需求灵活调度履带吊与汽车吊,同步配齐486块悬臂钢模板,构建起高效协同的施工设备体系,实现1#-10#闸孔所有仓面同步攀升,从根源上保障了施工的连续性与高效性。风险防控上,坚持“预防为先”理念,优先推进上下游低高程齿槽施工,赶在雨季来临前完成关键工序,成功规避仓面淹没隐患;快速完成防渗墙、连接板施工及回填作业,同步修筑稳固施工道路,彻底杜绝频繁改路对工期的干扰,实现风险的前置化、全流程管控。节点管控上,将每仓混凝土施工时间细化到小时,对冲毛、立模、埋件安装、钢筋绑扎、仓面验收、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全程跟踪、严格卡控,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保障混凝土连续浇筑不受阻,以精细化管理筑牢工期保障线。

精打细算攻坚 筑牢资金保障防线

资金周转难题曾一度让工程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受项目一期工程部分款项“已完未结”等因素影响,项目资金链持续承压,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农民工薪酬等刚性支出遭遇瓶颈。面对挑战,总包部摒弃“等靠要”思想,迅速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资金保障攻坚小组,将“精打细算、颗粒归仓”理念贯穿管理全程。

为推进业主单位的设计变更/设计深化和变更估价审核进展,自3月份开始,项目经理带队在南昌市财政局办公楼值班协调,其他班子成员带头驻点业主单位办公楼协调。白天跟踪监理单位、业主单位、跟踪审计单位等多环节对审进度,耐心化解分歧;夜间技术经营团队完善支撑材料,确保变更估价申报“有据可依、规范齐全”,加速资金回笼。总包部组建专业对上计量团队,制定每日“梳理→汇总→复盘”机制,安排专人全程跟踪施工工序完成情况,同步收集整理检验批验收记录、影像资料、变更签证等计量支撑文件,确保每一项计量内容都真实可溯、依据充分。针对对上计量申报中可能出现的争议点,技术和经营团队提前与监理单位、业主单位、跟踪审计单位和南昌市财政评审中心沟通对接,主动解读施工规范与计量标准,高效完成计量审核流程,为资金及时到账扫清障碍,形成“施工推进→计量申报→资金回笼”的良性循环。

总包部每月收到业主单位工程款后,优先发放农民工工资,剩余资金逐笔厘清资金流向,精准核算工序成本,科学研判资金优先级,全力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对上计量工作作为资金回笼的关键环节,被纳入攻坚重点。同时,通过盘活一期闲置资源,成功调拨施工设备、模板等物资18批次,原值约703万元,有效减少重复采购成本;非生产性支出严格执行“厉行节约”,从办公用品到差旅标准全程严控。凭借这份坚韧与智慧,团队在资金紧平衡中“挤”出运营资金,确保施工生产连续推进。

自10月开始,周一至周五的每晚十点,施工图预算专题会准时召开,由总包部项目经理牵头,经营、技术等部门全员参与。根据跟审单位施工图预算的初审结果,建立审核差异对比表,对施工图预算审核差异进行逐项识别分析。分别制定了算量与核价模板,并全面启动了二次算量与核价的工作。截至11月5日,除钢筋工程量外,其余工程量二次计算已基本完成;核价工作有序开展对组价支撑依据、组价原则、单价差异原因及需补充完善支撑资料等进行了详细列举;计划2026年1月中旬完成钢筋工程量的全部计算,为下一步资金回笼奠定基础。

科学施策破难 打通进度梗阻节点

复杂施工条件是比资金难题更难啃的“硬骨头”。主支枢纽泄水闸地处赣江下游冲积平原,地质条件复杂——深厚软土地层承载力不足,地下水丰富且水位偏高,叠加施工期遭遇多轮暴雨,基坑积水频发,给闸墩基础开挖、钢筋绑扎等工序带来极大挑战。

为保障工地施工,项目团队果断优化方案,在闸墩上下游紧急增设多处临时排水泵坑,配备大功率排水泵,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值守人员坚守,实时监控设备运行与水位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处置,用坚守筑牢施工安全“第一道防线”。针对闸墩施工工序多、衔接紧的特点,每日中午、晚上的施工碰头会成为“高效指挥中枢”:各班组、施工工区逐一汇报当日进度、工程量及难题,技术人员现场破解工艺瓶颈,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强调风险防控重点,设备物资人员同步通报供应情况,实现“信息共享、问题清零”,有效避免工序脱节,确保施工节奏高效有序。

为抢抓施工“黄金期”,总包部科学制定计划,在严守安全质量底线的前提下掀起大干热潮。技术团队动态优化施工方案,精准测算混凝土用量,合理调配运输与浇筑设备,实现浇筑“精准高效、无缝衔接”,杜绝材料浪费与工期延误。施工现场设立“休息驿站”,免费供应防暑降温应急药品,专人定期检修工人宿舍设备,维护居住环境,既保障工人健康安全,又确保进度不受影响。钢筋绑扎整齐划一,机械连接精准到外露一个丝扣;模板拼缝、平整度均以毫米精度控制;混凝土浇筑从骨料筛分、拌和、运输、入仓、平仓振捣、后期养护及全链条温控管理均做到精细管控,最终实现所有闸墩一次验收合格,工程质量获业主单位、监理单位高度认可。

续写攻坚传奇 迈向全面竣工新目标

赣江尾闾工程的民生温度与发展力量,在已通航的赣江南昌枢纽主支船闸得到生动体现。自正式通航以来,这座“黄金水道”的枢纽节点便持续释放效能,用一组组亮眼数据刷新着赣江航运的历史纪录:累计运行8184闸次,安全保障43012艘次船舶顺利过闸,货物通过量高达6453.5万吨。穿梭的船舶上,既有满载建材的货轮,也有运送民生物资的船队,每一艘船只的安全靠岸,都连着上下游的产业脉搏。一项重大工程的深远意义,从来都不是停留在图纸上的宏伟蓝图,而是与这些具体而微的场景紧密相连——它让大宗商品运输成本显著降低,让沿线企业发展更具活力,让区域物流网络更加通畅,更让“赣货出江、江货入赣”的通道愈发便捷。随着后续工程的推进,未来工程还将在防洪减灾、生态补水、灌溉供水等方面释放更多红利,为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一座座崛起的闸墩,承载着八局赣江尾闾建设者的心血与坚守;全线封顶的硕果,是对日夜付出的最好回馈。从资金攻坚的奔波协调,到施工抢险的冲锋在前;从技术攻关的反复推敲,到日常作业的精益求精,建设者用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下一步,总包部将以此次封顶为新起点,戒骄戒躁、接续奋斗,持续深化现场精细化管控,严守质量安全红线,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全力冲刺2026年底全面竣工目标,为保障江西水安全、改善水生态、推动区域发展贡献坚实的八局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