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安博电子官方网站_安博(中国) | > 资讯中心 > 企业要闻 |
超级充电宝的“加减乘除” | ||||||
| ||||||
近日,广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项目开始蓄水,标志着进入全面投产发电倒计时。 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项目坚持以党建引领项目管理提升,高质量打造智慧绿色工地,聚焦智能建造与生态环保,通过“加法赋能强党建、减法降碳美生态、乘法增效优数智、除法护航消隐患”的系统方法,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深耕抽水蓄能领域,以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法赋能,夯实党业融合根基 自今年“双引双建”提升年工作以来,南宁抽蓄上库项目党支部聚焦“双满意”等两个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保障质效,推动项目激发攻关新活力、取得履约新成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项目高质量发展。 强化思想引领。项目坚持发挥党支部思想引领作用,构建“集中学、专题学、常态学”党员学习体系,组织召开理论学习研讨7次,开展“三会一课”36次,组织“廉洁家风”“庆祝建党104周年系列”“理论知识联学、工程支部联建、主题活动联办、先进经验联享”等系列组织活动,推动党支部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扎实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有力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夯实攻关基石。面对极端风雨天气、高陡边坡作业、复杂坝基处理、百万方料源管控等多重挑战,项目团队聚焦施工关键环节,通过支部书记领衔、党员协作、群众参与的形式,形成“支部统筹、小组攻坚、党员示范”的三级联动格局,精心组织爆破及碾压等工艺性试验,不断优化施工参数,改进施工工艺,最终交出“零安全事故、零质量事故”的佳绩。 实行清单管理。项目党支部结合2025年任务目标,围绕项目高质量履约攻坚与重难点问题,选取技术创新、降本增效、质量控制等攻关类型,将整体战略目标科学分解至各部门及关键岗位,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节点攻关举措更聚焦、履约阶段成效更突显,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提升组织效能。高效推进项目进度的背后,依靠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强化“党建+”融合机制,紧盯关键节点,围绕项目安全生产、品质管控等主题,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配置人力、设备、材料等资源,建立每日碰头、每周协调、每月复盘的履约调度模式,及时解决现场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与高效运转。 “减”法降碳,树立绿美环保标杆 项目团队深耕绿色低碳技术,将技术创新融入施工每一个环节,用绿色理念守护生态家园。 在资源高效复用方面,由党员突击队挂图作战,应用BIM技术模拟并计算土石方工程,材料重复使用率提升30%以上,节约土石方开挖约261000立方米。通过破碎机将施工期间产生混凝土块破碎成再生骨料,用于临时道路铺设等措施,促使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 在科技革命节能方面,针对项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强度大、传统燃油重卡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通过引入我国首座抽水蓄能重卡换电站,建成1个车道和5个电池仓位,配置4台300千瓦充电机和20辆电动重卡。依托“车电分离”模式,实现“3分钟极速换电、24小时连续作业”。运行期间,换电站已完成安全换电超2410次,总充电量达459978.52千瓦时。每年可节省燃油消耗68万升,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0吨。 在土地高效利用方面,从集约化平面规划到“永临结合”的全面推行,累计节约占地约56000平方米,力求最小化用地;从每一片边坡的生态修复到竣工时的全面复绿,引入绿色有机材料全覆盖、优选植物恢复率提升60%,致力于让土地重焕绿意生机。我们交付的不仅是一座工程,更是这片土地上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乘”法增效,数智赋能管理提升 当极端天气与地质难题接踵而至,多项自主研发的绿色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是破局的“关键钥匙”。 面对生产效率提升需求,项目党员技术团队集中攻关,推动构建“智慧工地指挥中心”,将施工现场关键数据点实时集成与联动,让管理从“被动响应”迈入“主动预警”,实现了全局决策的科学化与精准化。在大坝填筑期间,运用智能碾压监测技术,严格控制碾压精度。在闸门门槽埋件安装施工过程中,采用云车平台避免传统满堂脚手架搭设带来的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工期长和材料损耗大等问题,保障埋件安装质量和精度,施工效率有效增速30%以上。 项目大力推进智能建造,引入专用数字监测装置,由党员骨干牵头将门槽埋件的安装与混凝土浇筑深度融合,采用“门槽云车”作为高精度调整平台,集成数字化实时监测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直埋施工工法,对安装全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的精度监控和调整,有效规避精度偏差的返工损失,精简二期混凝土施工工序,减少工期约25天,显著提升整体安装质量与效率。 针对项目施工用电“隐患发现难、违规处理慢、场景适配差”三大痛点,推动全面应用安全型智能施工配电箱,通过“精准监测-即时预警-远程干预”的智能化闭环,精准检测线路电压有无缺相、断零等故障,避免线路过载过温、短路漏电,有效降低设备报修率与运维成本。 “除”法护航,安全质量统领先行 项目团队着力通过信息化监管与新能源应用双重创新,形成“智慧监控+绿色运输”的新型安全管理范式,推动安全管理与质量管控向数字化、精细化升级,确保工程建设与安全质量的协同推进和有机统一,打造了绿色、安全、优质、和谐的水电工程典范。 智慧化全域监控体系。构建智慧工地综合平台,建立GPS实时追踪运输轨迹+车速动态管控、定位系统精准监测作业位置+危险行为预警、移动终端远程可视化监管,实现“掌上工地”管理模式的联动监控机制,确保集成球机、枪机双模摄像头实现施工现场影像全覆盖,突破施工现场复杂自然条件限制,推动安全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升级。通过安全员网格化巡查与“我当一天安全员”活动,建立“发现-整改-复核”闭环,深化雷霆行动成效,为项目高效推进保驾护航。 清洁能源运输革命。创新应用换电重卡技术,电动新能源车替代传统柴油车,减少柴油年消耗,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彻底消除柴油库等高危区域,降低火灾爆炸风险,实现安全模式转型;同步减少尾气/废机油污染,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排放标准转型。 智能换电保障系统。创新模块化换电站设计,采用1车道5仓位布局(4充电+1中转)模式,4×300千瓦超充设备支持3-5分钟极速换电,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配置电池健康度智能诊断系统,确保车辆运行安全。推行全场景安全监控,车端智能传感网络实时采集运行数据,云端AI算法自动研判运输风险,司机端装载即时预警反馈系统,确保司机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本质安全效能提升。通过“人防+技防”双管齐下,切实保障大干期间施工安全平稳有序,实现工程节点突破,大坝主体提前15天封顶,验证安全管理与施工进度协同发展新模式。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双降双升”,施工现场风险源数量进一步下降,违规操作率进一步下降,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实现了自开工以来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作为国家“十四五”能源重大工程,南宁抽蓄电站总装机12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6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8.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6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6.25万亩森林的碳汇能力,该项目将助力广西构建“风光水储”多能互补体系,为广西清洁能源加速发展添砖加瓦。 从深蓄、阳蓄、梅蓄到南蓄这座即将满电的“超级充电宝”,我们用奋斗跨越山川险阻,用创新破解建设难题,用专业诠释奉献担当,用含绿十足的电建方案铸就一座座承载绿色梦想与技术突破的能源丰碑,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写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八桂大地、高山平湖、万家灯火,我们共同见证一个与自然共生、为未来蓄力的绿色承诺。 | ||||||
| 【打印】 【关闭】 |